图片详细资料
  • 上传:同一个系统
  • 人气:2369
  • 日期:2016-10-13
  • 大小:261KB
  • 尺寸:918×1200
泉友藏品搜索
同一个系统 个人展馆列表
甘肃加字三年大头
图片简介:16年10月6日29580元拍得的北京公博评为VF35分的全深打三年甘肃加字大头。三年甘肃加字大头是大头之王,现市场售价在所有版式袁大头中也是最高的。甘肃加字版三年大头特征介绍:此币系民国19年(公元1930年)所铸,但仍沿用民国3年版的旧模,在正面袁像左右加铸“甘肃”二字,标明是甘肃兰州造币厂铸造。铸额不多,发行量仅不到3万枚,现存世量更少,所见之品大都为赝品。该币特征除在正面袁像左右加“甘肃”二字外,余均与开口贝版相同。 特征介绍: 1、甘肃两字平整,“甘”字一横的右端和“肃”字一横的左端因为模具问题通常都嵌入底版,与底版溶为一体。仿品“甘肃”二字生硬无神,高高凸起,周围包浆也略为不同。 2、长城暗记,在正面下方5点至7点位置若隐若现有长城形状的暗记,这是当年撞模所致,因为一枚打铸过的银币还没有完全从模具里拿出来,冲压机再次冲击,导致银币的内齿将正面模下方损伤,就像十年通常背面出现的衣领一样,说是暗记,其实只是一个特征罢了。仿品暗记非常清晰,有点此地无银的意思。 3、甘肃加字版背面的“壹”和普通甘肃版有很大区别,上方“土”字头的两横左端都有点剪刀口的意思,并不平整,很多用普通甘肃版改刻的人往往忽视了这一点,单看这个“壹”字便立断真伪。 4、背面“圆”字方框中“贝”部左上方有一小银点,不知道是不是当年刻意留下的暗记,所见开门甘肃均有这个小银点,没有这个点基本可以说明是假,但有这个点不代表真,因为现在造假高手都知道加个点在这个位置。 5、甘肃加字版的基础是“开口贝版”,它是在甘肃造币厂生产的“开口贝版”民国三年袁像银元上加铸“甘肃”二字而成。所谓“开口贝”,是“圆”字第9笔及第10笔(圆内贝字)没有连接,形成一个小缺口,即称开口贝(其它版别此二笔连接并稍有重叠)。 6、边齿,由于当年的设备很陈旧,铸造边齿时有很大缺陷,边齿铸造越完美越漂亮多数为仿品,边齿图呈现的是3、6、9、12点钟四个方位的边齿图,四个方位都不同并且看上去很粗糙。 甘肃加字版最难仿造的部位就是正面“甘肃”二字和特殊的边齿形态,只要认真观察这两个部位,仿品便无所遁形。边齿,由于当年的设备很陈旧,铸造边齿时有很大缺陷,边齿铸造越完美越漂亮多数为仿品,边齿图呈现的是3、6、9、12点钟四个方位的边齿图,四个方位都不同并且看上去很粗糙。 甘肃加字版最难仿造的部位就是正面“甘肃”二字和特殊的边齿形态。 民国三年甘肃袁像背嘉禾壹圆银币 民国政府成立后,百废待兴。其中影响国计民生的银元货币,种类繁多,成色重量不一,流通混乱,交易不便,难于统一管理。民国三年(1914年)二月国民政府财政部颁布《中华民国国币条例》,整顿统一币制,规定重量为库平七钱二分,成色银九铜一,以后又改为银八九铜十一。以民国三年袁世凯侧面头像“壹圆”银币为标准币,由天津造币厂开铸,在全国流通使用。之后,广东、湖北、杭州、安庆、甘肃兰州造币厂相继铸造发行。此币图案新颖,成色高,重量足,深受官民欢迎,是民国时期铸造最成功、流通最广、市场信誉最高 的一种银币。该币俗称袁大头。 而今随着收藏事业的兴起,各种中国银币目录之类的书应运而生。这些书的共同点是把袁头币分为普通币和珍稀币两种,估价也大同小异。收藏者也有意无意地以此为准,按图索骥。袁头币除有英文款识的签字版、T字边和鹰洋边外,其他袁头币都是普币,其收藏价值也不高。袁像甘肃银币则是高于普通币又低于珍稀币的具有一定收藏价值的稀少之币。 中华民国三年袁世凯像嘉禾壹圆甘肃版银币,系中华民国财政部于民国三年(1914年)二月颁布《国币条例》统一货币制度后兰州造币厂正式铸造的袁世凯肖像银币,俗称甘肃袁大头。银币正面镌大总统袁世凯五分脸侧面像,肖像上端环镌发行年号“中华民国三年”,左右两侧镌“甘肃”两字。银币背面中央镌币值“壹圆”二字,托以嘉禾二本,左右交互,下系结带。根据银币正面左右两侧“甘肃”二字的书法特征,长期以来,很多人都认为国民政府财政部颁布《国币条例》的中华民国三年是袁世凯侧面像即袁大头银币铸行的起始年份,这完全不符合历史事实。实际上中华民国政府于1912年中华民国元年铸造了包括孙中山像中华民国开国纪念币、黎元洪像中华民国开国纪念币、大总统肖像开国纪念银币以及袁世凯像嘉禾壹圆银币等在内的多种银币,只是当时中华民国新立,百废待兴,在中国流通的中外银币种类繁多,币制尚未统一,国民政府并不具备颁布《国币条例》确定袁世凯像嘉禾壹圆银币为国币的客观条件。袁世凯出任大总统后即在其建立的北洋政府国务总理熊希龄、农商总长张謇等的支持下实行币制改革。北洋政府于民国元年七月十五日设立了专门研究和拟定币制改革方案的币制委员会。民国二年一月十四日,又拟定了币制委员会章程并调整了组成人员。经过一年半的研究、酝酿、新币设计铸造和发行流通等大量的实际准备工作后,熊希龄内阁于1914年1月17日提出了银本位制统一币制方案,并于1914年2月7日,以大总统令公布了《中华民国国币条例》及《国币条例施行细则》,整顿和统一币制。规定国币铸发权专属于政府,旧有各官局所铸发之壹圆银币,政府以国币兑换改铸之,但于一定期限内,认为与国币壹圆有同一之价格。国币以壹圆银币为主币,重量为库平纯银六钱四分八厘,以银九、铜一(后改为银89,铜11)铸造后总重量为七钱二分。国币壹圆银币的形式,以教令颁定之。国币种类,有银币四种:壹圆、半圆、贰角、壹角;镍币一种:五分;铜币五种:二分、一分、五厘、二厘、一厘。国币计算均以十进,每圆十分之一称角,百分之一称分,千分之一称厘。将已经于民国元年和二年铸行了两年的袁世凯侧面头像壹圆银币正式确定为国币,国币正面镌大总统五分侧面像,上列发行年号,背面镌嘉禾二本,左右交互,下系结带,中铸币值“壹圆”二字。因为天津造币厂的铸造能力无法满足国币在全国范围的实际流通需要,所以国民政府决定由广东、湖北、杭州、南京、甘肃兰州等造币厂统一使用由财政部统一定制的银币钢模,大规模铸造发行“袁大头”银币。民国三年、八年、九年和十年的“袁大头”银币都是这样铸行的,所以这几个年份的“袁大头”银币铸额大,成色多有达不到89%标准者,留存下来的也多。而中华民国元年、二年、四年、五年、六年和七年的袁大头银币均由天津造币厂单独铸造,铸额有限,不为大多数国人所熟悉,传世甚稀,这些年份铸造的稀有袁大头银币要求严格,成色多能达到含银89-90%的标准。
各位泉友的评论:[共 0 条]
・第0条评论 评论时间:
(评论泉友:
欢迎您也来评论甘肃加字三年大头